聽神經病變

「neuron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adapted from https://www.sciencedaily.com/releases/2017/08/170810104956.htm
近來有研發單位找上了愛娃醫師,希望能結合科技和臨床,找到愈來愈多方式來幫助病患。這次的主題是聽力障礙,為了討論的過程順利,愛娃醫師得開始不斷的持續了解大大小小的聽障疾病。今天,就讓我們先來認識一種很容易被臨床醫師忽略的疾病–『聽神經病變』吧!

定義

  • 完好的外毛細胞功能 (即OAE 或 cochlear microphonics存在),但第八對聽神經 – 腦幹反應不佳 (即以下反應會異常或消失:ABR、middle ear muscle reflexes (MEMRs)、medial olivocochlear reflexes (MOCRs))

發生率

  • 當聽腦幹反應(ABR)顯示極重度聽障 或 與純音聽力(PTA)不符時,有10%為聽神經病變
  • 在曾住過ICU的幼童中,比例可增加到24-40%

相關檢查

在聽神經病變的病人中,常見的生理檢查結果應該如下:


檢查項目
結果
補充說明
OAE
正常

Middle-ear muscle reflexes
消失
通常同側或對側刺激的ART會消失,雖然仍有極少數的病人會顯示elevated threshold +/- Absent
cochlear microphonic
正常
click ABR的差別在於,當刺激極性相反時,波型會反轉,但click ABR不會
聽腦幹檢查 (ABR)
75%會完全沒反應;25%會有異常波型(在高強度刺激 (75-90dB)下,仍只有低振幅的wave V)

純音聽力檢查 (PTA)
正常 極重度聽障
只要結果與OAE不相符合,就要懷疑聽神經病變
安靜環境下的語言辨識度
多變,從稍微差一點到非常差都可能

嘈雜環境下的語言辨識度
通常很差

medial olivocochlear reflex
消失
因為olivocochlear pathway是終結於cochlear outer cochlear hair cell。所以雖然OAE正常,但在同側、對側、或雙側給予抑制的訊號時,是無法 極小量被抑制的
  • 為了區別聽神經病變和大腦小腦角腫瘤,有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是有需要的。

發生機轉

  • 問題可以發生在內毛細胞、聽神經、或內毛神經和聽神經間突觸
    • 內毛細胞:可以是一開始的發展缺失、創傷造成、或隨時間退化流逝
  • 遺傳性疾病:Charcot-Marie-Tooth disease, Friedreich ataxia, Mohr-Tranebjaerg syndrome也會顯現聽神經病變的特徵。此時可以考慮用electrocochleography來判斷是「突觸前」或「突觸後」的問題
  • 基因突變:目前已知的有OTOF (Otoferlin)基因、pejvakin gene;其中OTOF gene發現與內毛細胞-聽神經間突觸釋放神經傳導物質有關
  • 有可能跟體溫的波動有關
  • 新生兒的高危險因子:有多重缺陷者、曾住過加護病房、困難生產或產程遲滯者、早產兒、核黃疸(kernicterus)

鑑別診斷

  • 要區分到底是哪個部位造成聽神經病變有時是困難的,往往只能從相伴隨症狀(ex: 是否同時有其他的神經病變)或影像上的變化來協助判斷
  • 與以下這些神經病變可能有關:hereditary motor sensory neuropathy, Charcot-Marie-Tooth disease, Friedreich ataxia, Mohr-Tranebjaerg syndrome, gait ataxia, loss of DTR, motor system disturbance。但此時的純音聽力 或 語言辨識度就只能當參考,因為有可能會受其他神經病變的影響
  • 聽神經缺失或未發育(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):同樣會是 OAE (+), ABR (-),但不同的是這類病人沒辦法做人工電子耳
  • 前庭導水管擴大 (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):臨床表現多變,也可能類似聽神經病變表現。通常起始於幼童到青少年,會以逐漸變差 或 波動性的聽力表現。有可能會伴隨著其他先天性的耳部異常,通常會在頭部外傷後加重。
  • 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:這類的病人一樣是在安靜環境的純因及語音辨識ok,但在有背景音的環境就不行。但這些病人的MEMR和ABR都是正常的
  • 注意!!!聽腦幹反應(ABR)在12-18個月大會逐漸成熟,所以一開始懷疑有聽神經病變者,仍要持續追蹤至少到1歲
  • 雖然大部分的聽神經病變是影響雙側,且為不對稱的反應,但的確有少數人是真的只有發生在單側,而另一側的聽力不定,但與其ABR/ MEMR/ OAE是相符合的
「cochlear implant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adapted from https://precisionhearing.com.au/products/cochlear-implant-ci/

治療

  • 治療需要團隊的合作,這個團隊包括了聽力師、耳鼻喉科醫師、神經內科醫師、語言治療師、早療師。
  • 利用「視覺線索」,例如cued speech, sign language
  • 助聽器
    • 雖然對聽神經病變的效果不一,但仍舊都會嘗試。其困難點在於在小嬰兒很能確定聽力閾值,因為至少要等到5-6個月大才能測出純音聽力,在這之前只能先靠ABR。
  • 調頻系統 (Frequency modulation system)
    • 對聽神經病變在嘈雜環境 (如教室、餐廳)極差的語言辨識會有幫助,尤其是在那些在安靜環境仍有殘存語言辨識者。
  • 人工電子耳
    • 對於只有內毛細胞 或 突觸受傷的病人效果不錯,因為這類病人的聽神經是好的。對於demylinateing disease造成的聽神經病變也會有效果。
    • 聲音的「察覺」(Sound detection)和聲音的「辨識」(sound discrimination)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面向,這將決定病人是否要從「助聽器」轉「人工電子耳」。因為大部分的人戴了助聽器雖然會改善對聲音察覺能力,但實際上會影響語言溝通的是聲音的「辨識」能力。所以若在戴助聽器3個月後仍沒有辨識度上的進步,就應在幾個月後改用人工電子耳。
  • 施行人工電子耳時,仍有幾個方面需要認真評估:
    • 仍有約1/5的病人在完全沒有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的幫助下,聽力和語言辨識度自然恢復的
    • 有很大部分的聽神經病變病人,其聽力並未達到重度或極重度聽障標準,理論上這些人無法達到人工電子耳的介入標準。但他們的語言發展逐漸困難,似乎又急切需要人工電子耳
    • 基於以上2個原因,也許可以採取先「觀察」的態度,保守治療一段時間後,再決定手術與否。但仍需小心,在5歲之前施行人工電子耳的預後,仍普遍比5歲之後來的好。
  • 關於人工電子耳的手術預後,很難預期的原因有:
    • 聽神經病變的病人並不多,所以很難達到大規模統計數據。
    • 唯一有顯著影響的因子是「是否有同時存在」的先天異常,若有,通常植入人工電子耳的預後也會相對較差。
    • 聽神經病變並非一單一部位疾病,所以光個體間就有很大差異。
    • 即使如此,大部分的研究仍認為植入人工電子耳,對於聽神經病變的病人,在聲音辨識上或後續語言發展上,與其他原因接受人工電子耳的狀況無異,會有顯著的改善。

留言

  1. 愛娃醫生您好!感謝您的這篇文章給我們很大的幫助!我們的一對同卵雙胞胎目前矯正年齡4個月, 哥哥聽力正常,弟弟OAE通過 但AABR ASSR目前還沒通過。一直往聽神經病變的懷疑前進。請問 醫生您現在有在哪邊看診嗎?或是有什麼我們生為父母能給他做的建議嗎 ?謝謝醫生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我現在在新竹馬偕服務。若有其他縣市需求,我也可提供推薦名單。

      刪除
  2. 醫師您好,我女兒目前9歲,左耳ANSD profound hearing lose,6年前回台後一直在台大追蹤,狀況很穩定,我們住桃園,想詢問醫師有沒有桃園附近推薦的ANSD專科醫師? 謝謝醫師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沒有專門ANSD專科喔!不過桃園可以去找林口長庚耳鼻喉科的耳科醫師!

      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怎麼辦,我的鼻咽癌指數偏高?

懷孕時期的耳鼻喉變化

中耳通氣管